中国共产党梅州市梅江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五年奋进谋发展 真抓实干谱新篇
分享到:
10月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梅州市梅江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代表中共梅州市梅江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抢抓机遇干在实处为推进梅江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八届区委五年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抢抓机遇、干在实处、攻坚克难,为推进梅江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会提出,未来五年,梅江区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政治要求,用心用情用功实施产业跃升、改革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幸福提升、治理增效七大工程,即落实“1+1+7”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干在实处,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梅江区努力实现产城融合,绿色发展,聚集发展动能。(连志城 摄)
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建设显成效
过去五年,梅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背后,是全区上下在党建引领下,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的成果。近年来,梅江区高度重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推进“一城两翼”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计划,先后盘活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朱云卿革命事迹陈列室和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同时,在北联村开设了“榕树下·渡口边”红色讲堂。“以前,北联村是一个十分偏远贫困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缺乏产业支持、集体经济薄弱。近几年,我们通过打造红色基因馆、渡口之战遗址、诚怡公祠等红色景点,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成了党建示范品牌,吸引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群众来此参观学习,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西阳镇北联村党支部书记钟志争告诉记者。
梅江区推进“一城两翼”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计划,先后盘活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朱云卿故居和朱云卿革命事迹陈列室、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和陈公坪苏维埃政府旧址群等红色资源。 (连志城 摄)
翻阅梅江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回首过去五年,梅江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落实“六稳”“六保”,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75.8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0%。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势头。
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近年来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产值税收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是梅江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走进位于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的梅州鼎泰电路板有限公司,机器轰鸣作响,技术人员正借助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对高精度电子零件缺陷进行修补。“我们公司于2006年落户东升工业园区,回首过去五年,我们一直坚持走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结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逐年提高。”梅州鼎泰电路板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钟奕平说,截至目前线路板生产规模年产已达120万平方米。
抓发展必须谋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电路板产业作为梅江区的工业主导产业,五年来,全区坚持“项目为王”,聚力聚焦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今后五年,梅江区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按新发展理念谋事办事,大力实施产业跃升、改革创新工程,聚力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提质增效,力争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全区新增规上企业50家以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城乡面貌焕新颜 内外兼修助振兴
走进梅江区西阳镇明山村板盖坑,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实现了“路路通达”的便捷,畅通了城乡“毛细血管”。“早年,进板盖坑的山路不仅崎岖难行,而且全是泥沙路,现如今,想开车去哪里就去哪里,畅通无阻。”近日,说到交通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西阳镇板盖坑苏区饭店老板李宽发高兴得合不拢嘴,在他看来,村里四通八达的道路就是通往幸福的致富路。
谈起如今的梅江城乡发展,李宽发感慨:“不仅乡村越来越美,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五年来,梅江坚持产城融合,成功打造客都汇、万达广场、时光梅州等商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满足市民一站式生活体验;启动嘉应古城和攀桂坊、望杏坊“一城两坊”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延续嘉应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重焕老街光彩,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成功打造“桃源筀竹” “玉水古韵”“烟雨阁公岭”等一批精美农村;建设元城广场、外滩公园等73个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建成茶叶、蔬菜、丝苗米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47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园”加快发展。
梅江区启动嘉应古城和攀桂坊、望杏坊“一城两坊”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连志城 摄)
三角镇湾下村利用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建公园方便村民休闲。 (高讯 摄)
过去五年,梅江区坚持城市扩容提质、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新城建设相融合,挖掘特色、整合资源,提升城乡整体形象,带动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大力实施光伏、特色种养等3145个扶贫项目,创新开展“千干扶千户”行动,在全市率先设立消费扶贫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进梅江区西阳镇省道333沿线,只见沿街部分居民楼的房顶已安装光伏电板,鳞次栉比的蓝色光伏电板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西阳镇作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以党建为统领,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按照绿色生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可持续产业和特色乡村旅游。目前西阳镇将光伏扶贫项目发展成特色扶贫产业,计划在西阳镇全域建设光伏电站。近年来,梅江区依托资源优势,引进光伏产业,围绕打造“光伏小镇”,获取“阳光收入”,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赢之路”,让群众充分享受新能源发展的红利,“阳光收入”照亮了乡村振兴路。
凝心聚力惠民生 百姓福祉再加码
在梅江区会文小学教学楼及配套设施建设现场,建筑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主体建筑已完工,计划明年秋季进行招生。近年来,梅江区持续增加教育投入,风眠小学、梅州中学芹洋校区、市实验小学、元城小学和幼儿园、3所安置区幼儿园相继建成,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接下来,梅江区将有序推进金山小学迁建、梅州中学振兴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过新建学校、增设校区、改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措施,增加城区优质学位供给,补齐教育短板,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的扩容提质。”梅江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梅江区元城小学、元城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 (连志城 摄)
改善民生就是温暖民心 。过去五年,梅江区集中了八成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年度民生实事也已全面完成。以人为本,扩大就业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千方百计促进城镇人口就业增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3%以内;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保持全市领先。
梅江区还在不断拓宽和完善养老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通过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设立长者饭堂、社工站,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持续增强。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时刻关注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五年来,我见证了西郊的发展变化,也看到越来越多群众在此安居乐业。”西郊街道党工委委员何小霞说道,今年新建成使用的黄泥墩社区长者饭堂,以及正在加快推进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都将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梅州日报记者:侯珍妮
梅州日报特约记者: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通讯员:魏键华
编辑:黄振韬